6月19日,長安大學“2035計劃”啟動儀式暨學科建設高質量發展研討會在北校區北辰樓會議中心報告廳召開。陜西省教育廳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處處長張和平,校黨委副書記、副校長彪曉紅,副校長裴建中,新加坡工程院院士Fwa Tien Fang出席會議。
張和平在啟動儀式上致開幕辭。他表示,實施“2035計劃”是學校落實學科交叉融合五大行動部署的戰略行動,也是學校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勾勒學科建設藍圖的創新舉措,未來希望學校繼續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積極打造學科交叉融合樣板,為教育強國建設貢獻陜西智慧。
裴建中代表學校致歡迎辭。他指出,“2035計劃”是學校學科交叉工作轉段變頻的重要節點,學校將以行動計劃為牽引,強化學科建設接續服務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持續壯大發展“硬實力”,為提質增效做好“雙一流”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會上,發展規劃處蔣瑋介紹“2035計劃”核心內容。張和平和彪曉紅共同為長安大學交叉創新青年科學家工作室頒牌。

青年科學家工作室頒牌儀式

張和平致辭、三位專家作專題報告
研討會環節由廈門大學鄔大光教授、清華大學史靜寰教授、西安交通大學王小華教授作特邀專題報告,彪曉紅主持會議。
鄔大光教授以“大學的成熟與學科專業建設”為題作報告,通過學科發展數據比較分析,系統梳理了一流大學的創新發展路徑與當下學科建設的內在邏輯。他指出,高校要在學科建設中更加注重開放性、交叉性和創新性,不斷培育國際競爭力,培養能夠適應快速變化世界的高素質人才。
史靜寰教授以“‘雙一流’建設評價視域下的院校規劃與學科發展”為題作報告,從全球高等教育發展大勢及中國高等教育發展大局入手,分析了全球化背景下世界一流大學的建設經驗,并結合多維評價視角解讀了“雙一流”的內涵和目標評價體系。
王小華教授以“未來技術學院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為題作報告,介紹了未來技術學院在深化學科交叉、開展科教融匯產教融合、探索協同育人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方面的典型經驗和做法。
長安大學“2035計劃”啟動儀式暨學科建設高質量發展研討會的的成功舉辦,為學校提升學科建設水平提供了探索思路和方向指引,也為學科建設質量躍升搭建了廣泛交流的平臺。學校將持續探索學科交叉融合創新路徑,以高水平學科建設深入推進學校事業高質量發展。
學校“雙一流”建設領導小組成員單位主要負責人、省部級以上高層次人才代表、各學院(系、中心)院長(主任)、主管學科建設和教學工作副院長、學科建設責任教授、教師代表及職能部門相關人員參加會議。

活動合影
(審稿:郭云珠 網絡編輯:和燕)